{{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Vol.07:連思博 EGG

// PAR “ Love in June ” 臥室訪問系列 // Vol.07:Photographer _ 連思博 EGG


“ I've been sleeping, wasting time

And making lots of plans

So unaffected and so free ”


" Love in June " - The Wannadies 






連思博 EGG 




稔文的前情 mur mur:


EGG 是一位我很欣賞的自由工作者,工作項目橫跨攝影、平面設計、企劃、文字、造型、模特兒。


本篇聊到自由工作者角色切換的利弊,以及許多工作上的態度與作法,非常務實。前幾篇訪談比較是從純創作或藝術的面向切入,而創作有很多種形式,談論創作本身的切入角度也是非常多樣的;EGG 的創作偏「服務」取向,為合作對象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創意及想法,在感到滿足與成就感的同時也具有很棒的商業性。


一起來看看他從各種領域獲取的珍貴經驗,累積出「透徹公正的眼睛、願意傾聽的耳朵、可以清楚傳達的口、能夠創造的手」a.k.a. 合作的智慧吧。




本企劃由房間特派員稔文進行線上電訪和撰文,會以同樣格式收集大家的房間照片、自畫像、24hrs 作息圖!以下開始:


(稔文 簡稱 A ,連思博 簡稱 E )




———— 電話接通 ————



A:嗨!


E:嗨...其實有點不知道我要說什麼耶。


A:我覺得就是聊天耶,很隨意就可以。我比較好奇工作上的吧,就是你的名片上到底是什麼職稱?因為我看了你的網站,發現你做過的工作項目超級多耶。




E:我其實並沒有把自己定義在哪一個工作類別,因為都滿喜歡的。雖然這樣精神跟心理上會比較累一點。


A:怎麼說?


E:頭腦要一直切換。有時候是統籌的角色、有時候是 team 裡面的一員、有時候也要同時兼具,會消耗滿多能量的。


A:你有隸屬於某個公司嗎?還是完全的自由工作者?


E:是自由工作者。


A:所以基本上要自己管理各式各樣的工作項目?


E:沒錯。


A:可以大概列出主要的工作項目有哪些嗎?


E:攝影、品牌型錄規劃、平面設計,大部分都是這樣。




———— 關於自由工作者,工作項目角色不同的切換與平衡 ————




A:那不管你的工作項目有多少,一天的工作時間都是固定的嗎?就是...你會有過勞的現象嗎?哈哈。


E:有一點,因為角色都一直在切換;有時候是統籌、有時候又是執行者。舉例來說,可能某天早上在拍攝,同時也要思考晚上的統籌工作,而早上的案子也必須要在晚上工作結束後繼續完成;不同的角色會一直卡在每一個位置、每一個時間點,其實是很不健康,應該要好好的做一件事,讓它的能量更集中。但當這麼想的時候,卻會在統籌或拍攝時因為角色的不同,它們又互相給了不同的想法,其實是很矛盾的。


喜歡讓一個東西都能有自己的樣貌。我喜歡畫畫就會一直畫、喜歡跳舞就會一直跳,也不管學業什麼的,只要是喜歡的事情,就去做。就是因為這種個性,讓我很在乎「表達自己」和「自己被別人看」這兩件事;如果別人看到作品,知道那是我做的、覺得做得不錯並給予讚賞,對於心靈上就會是加分的。


如果今天只做統籌的部分,可能就會是交由別人執行,利用自己經歷過「實際用手去創造」這件事(例如拍照),來協助別人完成畫面,退居幕後的工作者們辛勞的美感,也很吸引我。因此有統籌能力之餘,也能夠在執行時知道最後的成果是什麼,所以我的角色就變成...剛好這就是個人的風格吧?可以統籌又可以執行,這個東西是沒辦法偷來的。




———— 工作中「創作」與「配合」的比例 ————




A:你剛剛有說到一點我滿有共感的,就是如果這個工作跟我個人有直接關聯性的話,才會吸引我。另外想問,你會接自主程度比較低的工作嗎?換句話說,就是你的服務性質高嗎?


E:其實滿羨慕你們這類型的創作者。我一出社會就是在服務別人,只是自己的個性會比較強勢一點,例如覺得該這麼做的話,就必須要是這樣,很幸運的是給機會的前輩們都很願意相信我這一塊,有很多不錯的經歷都是這樣產生的。


A:你說透過別人的提拔或信任嗎?


E:對,他們可能會把一個品牌丟給我,讓我發揮。對自己的要求、再加上他們對我的信任,這件事就會變得更有空間去玩。覺得對於我們或是各種創作者來說,能夠有這樣的空間真的是很棒的:有錢、又是商業模式,這樣是最完美的狀態。


當然也有一些案子並不是這麼可以施展手腳的,應該說一出社會,面對的都是需要...


A:配合?


E:對,像如果是服裝品牌,就需要去配合服裝的調性,可能有20、30%是自己的影子,60%是品牌要的感覺。


A:嗯,自己的部分也是有低於一半的。




———— 關於「純創作」的看法與嘗試 ————




E:對我而言,現在沒有什麼「全創作」的東西。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創作,既不想用攝影創作、也不想用平面創作。


A:真的啊?


E:有些前輩給我的空間很大,但又會顧慮到他們要的東西...其實就是卡在一個好像有碰到一點自己的創作的感覺、創造出想要的畫面,但是那個東西是為了別人,並不是為了自己。


A:哦~好妙喔。


E:因為它就是品牌啊,也不確定這算不算是一種創作。


A:是啊!是創作啊。


E:但我覺得創作是...自己累積了很多攝影作品,可能自我的濃度會再高一點,那就會是沒有任何品牌、任何人像或任何指定的事物混淆在其中,而是平常觀察社會及生活中的枝微末節所產生的一個累積型理論,就是「自己的理論」。覺得創作有點像這樣,自己也比較喜歡這樣的呈現方式。


A:比較純。


E:對。我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介質,可以把它釋放出去。


A:那我也想問,「egg in EGG's beer. 」是什麼?


(註:「egg in EGG's beer. 」為 EGG 官方網站中的一個紀錄照片的分頁:www.egg-tpe.com/film)




E:哈哈,那個就比較像是一個觀察,記錄一些我跟朋友之間發生的趣事,已經做這件事一陣子了,就是一直拍、一直拍。可能是因為我當助理時認識的攝影師,像是鄭弘敬、佐內正史...等人,他們都用一種很頻繁且拍攝大量累積之後再從裡面挑選,最後整理過後才幫這些集合體取名字。


A:我超級認同這個觀念的。


E:有些做藝術的他們的方向是像這樣,也有另一種是先想好才做出一個系列的。


A:嗯,有些人是先定義。


E:我就是偏累積的。我覺得那種時間性的橫移所累積的能量,有一個參考價值。


A:這個很棒,我也很認同。


E:我覺得有點科學的觀念吧,時間就是一種科學性...嗎?


A:哦,你會這樣去解答這件事嗎?


E:我的想法會比較理性一點;我會認為他們可能累積了這麼久,就找到了一些規律,再把這些規律抽取出來變成一套自己的說詞。


A:哦~科學的點是這個。


E:我現在就是在嘗試看看有沒有可能因為這個東西產生些什麼。目前也才累積兩三年,我覺得能量不夠。


A:哈哈哈,真的嗎?好金牛。


E:反正有時間就繼續累積啊。我架這個網站也拖了兩年,因為我會覺得好像也沒什麼好給別人看的,有機會就慢慢新增。網站照片的部分是希望可以給人帶來一種...怎麼講,一種「感覺」吧。我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拍了哪些品牌,所以將這些資訊藏在很裡面,這就是我想呈現的方式,希望大家可以客觀一點的看待我帶來的「感覺」。


A:我覺得你的經歷真的很嚇人耶...怎麼可以做這麼多事情又這麼低調!我相信你一定還有超多作品沒有放上網站的,真的很佩服。而且我剛剛才知道 YELLOW 的東西都是你做的。




———— 談「合作」的竅門 ————




E:我第一次跟 YELLOW 做的那次很棒。


A:是哪一次?


E:《URBAN DISEASE》,封面有耳朵那張。



(Credit:StreetVoice)


A:哦!他們的第一張 EP 。


E:對,那次跟黃宣的溝通是一個很棒的狀態。我們在沒有時間壓力的狀況下聊,當時也不曉得他拿去報獎會得名,結果就入圍了。後來也合作了第二張作品,很多概念都是出自他,我就是用有限的技能去滿足他的想像。我覺得是一個滿好的經驗,也很榮幸可以做到像他這樣的創作者;他很懂得去挑選,然後去咀嚼成屬於自己的語言,再透過音樂告訴別人。


A:跟這麼多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工作過,你覺得合作的訣竅是什麼?


E:哦,妳很會問(笑)。訣竅嗎?我覺得是「聽」,一定要先聽。


先聽別人的想法,然後去感受他想要的是什麼。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些經驗,也不是每個人都跟你合作過、都能理解你,所以必須先理解別人、再讓別人理解自己,才會是合作上最好的一個竅門。我認為「誠懇」很重要,別人會找你,一定是相信你的專業,所以如果能用誠懇和專業的態度去理解對方的想法、幫他解決問題,我相信跟任何人都可以合作。


A:很認同。




———— 「多才多藝都不精」? ————




A:你在文化是念什麼科系?


E:美術。那時候的北藝應該是所有美術系裡大家最想念的學校,但在北藝真的要有很強的創作慾望和意志力,我就是沒有自制力的那種...上大學後就去忙別的事情,玩社團之類的。


A:是跳舞的社團嗎?


E:對,我也是高中開始跳的。小時候爸媽都會說我學什麼都不專一、東碰西碰的。我有學過朱宗慶,也學過基礎素描、水彩,後來還為了要考美術班去學術科,也練過書法。


A:所以你是才藝兒童?


E:多才多藝都不精,哈哈,但後來在工作上會發現有些學過的才藝突然就變的有用了。


A:對啊,我剛也是這樣想。


E:因為看過、做過,所以會知道這件事的好壞差在哪裡。可能自己沒有這麼有能力,但至少可以分辨。


A:我不覺得你沒有能力耶。去學習或喜歡一件事物,每個人涉略的深淺、寬度都是不同的,你的就是很寬;有些人做一件事就會做一輩子,所以他會把能量放置的很集中,但我覺得你的能量很多元,才會構築你這麼多...像是可以統籌、可以執行,也能夠轉換各個角色的這種能力吧,都是很有意義的。




———— 當攝影助理的經驗 ————




E:我有做過助理。從一個很小很小的角色慢慢做起來的經驗其實很重要。我之前當過鄭弘敬的攝影助理,大家會叫他 teikoukei 或 teisan


A:哦,我工作上有遇過他,有讓他拍過。


E:他是我進富錦樹的媒體「Have A nice」實習後認識的,後來就跟著他工作,硬跟他說我是他徒弟(笑)。



teikoukei拍攝的EGG。 (Credit:鄭弘敬 IG)


A:哈哈,你是跟著他的喔。


E:我大概跟了他快三年,從攝影助理做起,那段時間認識了很多厲害的前輩。我記得他跟我說過:「你要認真地隨便拍。」他的個性就是像這樣,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的點是什麼,但總是能給你一個很不一樣的感受。他也算不多話的人,我當他助理時就是觀察他,並且學習「觀察」這件事,例如如何讓他在最舒服的狀態下工作,不用太擔心其它事情。


那時候就是這樣慢慢學,就會漸漸懂得知道別人需要什麼、或是對方還沒說出口的時候就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麼了。這個訓練對於工作初期是一個滿重要的經驗。


A:超級認同,觀察力真的很重要。


E:我覺得這個角色在開始工作後幫助滿大的,大家很常忽略這一塊,而是比較在乎於自己的專業上;但這件事其實也會反映到你做人的內在與作品的延伸。


A:超級棒。




———— Room Tour 開始 ————



A:我來看一下你的照片。這個時鐘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E:這個時鐘是用回收的鋁做成的,也保有那個年代的設計感。以前的鐘表面都會是浮起來的,玻璃有點像凸透鏡,我很喜歡它有點老的味道,又有點新的、再生的思維。鐘的背面是一個 L 型的桿子,可以釘在牆上;它不會是平面的時鐘,是多面向的,可以轉這邊也可以轉那邊。


A:那這些瓶瓶罐罐是?


E:是我自己會用的香水。後面是最近想看的書,但還沒看的。




A:哦,我知道,像一個待閱專區。


E:對,然後就放在那邊長灰塵了。


A:哈哈哈。


E:妳有在閱讀嗎?


A:我會呀。


E:那妳閱讀會放在什麼時間點?


A:如果滿早起的話,我會早上看書,或是睡前。


E:我也是挑睡前,但我發現睡前好像有點難。


A:為什麼會難?太累了嗎?


E:對...會覺得好累哦~不想看東西。


A:哈哈哈哈。


E:我很想看篠山紀信和中平卓馬的《決鬥寫真論》已經很久了,這本是這兩位攝影師對攝影的一個辯論。我跟朋友借了兩個月還沒看。



(Credit:博客來)



A:哦,兩個月還算短啦,哈哈。


E:最後面的兩三本是水野學的書,他是我滿欣賞的一位設計師。我覺得他讓我們這些自由創作者可以有一些規律性,讓自己的思維能夠被整理和產出,例如他會教你要去規劃自己的時間、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還有他對於品牌「少即是多」這些思維,或如何把東西做得像品牌、如何了解品牌的背景、用什麼文化去支撐這個品牌的意義...等,這些部分我都覺得滿強的。我做設計也比較偏向幫助客戶「被喜歡」這件事的設計,而不是那種像創作的設計,兩者不太一樣。


A:你的個性比較不是純藝術家的,我覺得你的成就感有很多是來自於「服務」的感覺。


E:對。


A:你看的書都是偏向工具書?


E:對。


A:但看這種書真的是會比較難吸收啊,資訊量比較大一點。


E:如果作者跟自己做事的方式或評論美感的方式不同,會需要時間消化,有時候看個一兩篇就會覺得好累喔。


A:好務實的書籍選擇,可以感受得到你對別人的思維和想法會有興趣的這個點。


E:雜誌就看很多。


A:我有看到,這些是你從以前買到現在的嗎?




E:其實買的不只這些,照片中只是最喜歡的幾本,其他放在外面。


A:還有?!


E:對啊,我之前買雜誌一個月都會花到 3、4 千塊。


A:真的假的...


E:各種國外的都有,也有攝影集。


A:那你會怎麼消化這些資訊?


E:我以前看雜誌比較認真,但後來慢慢知道一些日文雜誌的運作邏輯,也跟他們實際合作過後,就大概知道...喔,就是這樣。我現在買的速度比較慢了,反而是買攝影及或作品集比較多,因為相較於雜誌,它們給的是感受,而不是在交代一個資訊。這就是我想要的「感受」這件事,但我現在還沒辦法做出屬於自己的「感受」的作品,所以我都在看別人做的。


A:那你是怎麼選擇雜誌的?




———— 故事時間:成為《POPEYE》封面的來龍去脈 ————




E:《POPEYE》的話是每期都買,因為我會做這個行業就是因為他們。後來有一年《POPEYE》不是有做台灣特輯嗎?


A:我前幾天才知道那期的封面是你!


E:對...其實很害羞。



(Credit:amazon


A:哈哈哈,太扯了吧,這是什麼感覺?


E:滿好笑的,雖然我有一些當模特兒的經驗,但那次我就覺得,我的里程碑結束了。


A:你說模特兒的里程碑?


E:對,會擔心別人會混淆我的角色到底是哪一方...怕影響專業感吧?所以《POPEYE》之後模特兒這塊我就全部放掉了。


A:那《POPEYE》這期跟你的故事是怎麼展開的?


E:因為 teisan。他知道我很喜歡《POPEYE》,所以就跟日本人推薦我;《POPEYE》要來拍台灣特輯的前一兩個月,日本編輯部有來台灣場勘,Teisan 就找我跟他們一起吃飯,就跟他們分享台灣人喜歡什麼、台灣哪裡值得《POPEYE》介紹。


A:那一期真的非常棒。


E:那天可以跟《POPEYE》編輯和他們「fashion」的 director 一起聊文化這塊,我就覺得很開心了,但後來他們也就順勢問了一下我的鞋號、尺寸...。


A:哈哈哈。


E:還問我平常喜歡穿什麼牌子之類的,因為他們也很在乎拍攝者的文化是不是跟《POPEYE》調性一樣。後來我剛好要去東京,他們叫我去定裝,就去了位於銀座的雜誌社 MAGAZINE HOUSE,每一層都是不同的雜誌品牌,有《POPEYE》《BRUTUS》《Ginza》...等。


A:好爽喔。


E:超棒的經驗。後來我們就一起去台南玩4天3夜。


A:哇,所以那系列的照片都是在台南拍的?



翻攝自《POPEYE》2019年4月號

E:對,我們在台南拍4天。那期有 teisan 拍的台北 BEAMS 店員、日本攝影師拍台南街頭的我跟翔平...最後就在選誰當封面。


A:誰當封面?什麼意思。


E:他們的運作是這樣:雜誌有3或4個編輯群,每個編輯群負責的項目不同,我參與的是「fashion story」這塊,主題是服裝風格搭配在地生活,就是一個「會穿衣服的台北 City Boy 到台南玩」的角色;拍攝完成後,每位編輯會依製作的內容會提出一張「本期最適合當封面的照片」,然後去比稿。


A:好精彩喔。


E:是不是封面差很多耶。


A:對啊!


E:就像金牌和銀牌的差別,後來知道是封面就...哇!


A:圓滿了!好扯的經驗喔。


E:畢竟是自己喜歡了這麼久的雜誌...很榮幸可以參與其中。以前也曾經想把日文學好,希望去日本進他們公司工作耶。


A:哦,你有這樣想過。


E:因為那時我還沒正式進入社會吧,後來沒有成功就是了。但這個經驗讓我跟《POPEYE》算是....修成正果吧。




———— 作品推薦 ————




A:那你講一下雷頓狗吧。


E:我覺得雷頓狗也是一個怪咖欸。


A:他很怪啊。


E:他很嬌澀,但很願意分享。那次拍他穿 PAR STORE 衣服的時候,跟他聊得滿開心的。我覺得他也是一個能量很滿的人,他的音樂又有一種...我覺得他在做音樂的感覺,有點像...自己在開心...嗎?


A:是啊,完全就是這樣,他幾乎沒有什麼目的。


E:他好像沒有要做給別人聽耶,我可以想像他在聽自己的歌爽的樣子。


A:哈哈哈,他真的超愛他自己做的音樂。那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床頭櫃上面那些是電影台詞嗎?還是歌詞?




E:這些句子跟石川竜一有關,他是一位攝影師,也是日本最高的攝影獎項「木村伊兵衛賞」的得主。那時他來台灣辦展,有幫忙佈展,這些字原本是要貼起來的,但佈展時有個字被壓到了,在它們被丟掉前就被我撿回家。


A:所以這是他說的話嗎?


E:對,就是他寫的一段文字。他的攝影集滿寫實的,也是很有能量的一位攝影師。


A:原來。那我們訪問差不多了耶。


E:我是最後一個嗎?


A:不是耶,還有好多人要訪哦...。


E:哈哈哈,餅畫太大,要自己吃完。


A:對!我們本來設定 2000 字一篇,然後被我自己弄成這樣...哈哈。但也沒有人要求我啦,這是我給自己的要求,因為我覺得很有意思。你前面也有講到這個,就是了解別人在想什麼事情,對自己很有啟發。







後記:


EGG 讓我看到他對「全觀」這個概念的追求與執著。如果將特定事物分成兩極,他的思考和眼界不會侷限在其中一邊;例如他用「感性」的方式去感覺作品、同時又用「理性」的角度去定義它們,或是先踏入某一個思維裡、過沒多久心中又出現另一個聲音,對原本的想法提出辯論或懷疑。我覺得這點非常值得學習,因為這樣不停地自我碰撞將會有更宏觀的視野。


他在訪問中說:「所有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因篇幅沒有收錄進去)他能駕馭那麼多不同的身份與角色,彼此互相質疑、互相同理,所累積的經驗和能力相輔相成。EGG 也讓我看到一種可能性:「深信自己的價值觀」並且持續與「和自己價值觀合拍的人」合作、交流,甚至是學習,就會帶著自己更往想要的地方去。


很開心可以訪問 EGG,謝謝他分享了這麼多有趣的經驗和很棒的想法,真的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一位有才華又認真的創作者。





連思博 EGG 


www.egg-tpe.com/

www.instagram.com/eggegg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