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Vol.08:張盛文


// PAR “ Love in June ” 臥室訪問系列 // Vol.08:Musician _ 張盛文


“ I've been sleeping, wasting time

And making lots of plans

So unaffected and so free ”


“ Love in June ” - The Wannadies 





張盛文


台北人,目前參與的樂團有透明雜誌 / Motorik / 熱寫生 / SPIT!,喜歡音樂。




本企劃由房間特派員稔文進行線上電訪和撰文,會以同樣格式收集大家的房間照片、自畫像、24hrs 作息圖!以下開始:


(稔文 簡稱 A ,張盛文 簡稱 V )




———— 電話接通 ————



A:哈囉!


V:嗨~妳在 PAR 喔?


A:我在我家啊,哈哈。


V:我以為妳有上班。


A:沒有啦,我會用閒暇時間做這件事。你有看過我之前的訪問嗎?


V:有啊,很好看。


A:總之就是輕鬆的閒聊就可以,你有不想聊的也可以 pass。那我要開始訪問囉。


V:好。


A:因為我認識你是從樂團的身份去認識的,所以我會從這邊開始問。你現在玩的團有哪些啊?


V:我現在玩的團有透明雜誌,然後熱寫生和 Motorik。



(Credit:Motorik Facebook


A:哦,Motorik 還有嗎?


V:有,大家之前休息了一陣子。疫情前牛蛙(Seed Toss 負責人 / Motorik 吉他手)有想再發起一下,因為他覺得作品都有好好做出來,不錄音留下來有點可惜,就想說大家再把歌拿出來練一練,可能可以錄音這樣,但後來就爆發疫情了。然後還有一個龐克團是 Spit!。


A:Spit! 有在活動嗎?我不知道你有組這個團耶。



(Credit:Spit! Facebook


V:之前在錄音所以比較少活動,現在錄得差不多了。我們是請楊智明(非人物種吉他手)幫我們混音的。


A:你們有誰啊?哈哈哈。


V:哈哈,你是說這個團有誰嗎?這個團有無秩序(Selfish Sucker)的人,就是一些龐克老屁股,主唱是一個小妹妹。


A:所以你心中是有一個龐克魂跟一個 indie 魂嗎?


V:對,因為我以前剛開始聽音樂...最早大概高中、大學的時候就滿喜歡龐克的,同時間我也剛好認識洪申豪、Ahblue 他們,大家都會加減聽一些 indie 的東西,自己也很想了解不同的音樂,就是還滿雜食的。那時候我們會在一個叫「豬本主義」的廠牌東挖西挖,各種類別都會聽這樣。


A:你玩團玩了幾年啊?


V:…好久喔,哈哈哈,大概從 18、19 歲開始到現在,也快 20 年了...好老喔。


A:歐買尬,超久的耶!那玩團這件事在你目前的人生階段,你會怎麼定義?


V:意義喔...洪申豪有說過一個觀念我覺得還不錯:玩樂團就是找一些朋友,像打球一樣,約出來一起做一件事;如果今天我們做得不錯、像打了一場好球,這個東西就可以留下來。我覺得自己已經沒有想要多有企圖心的去經營、規劃組團之後的發展什麼的,可能因為我現在也參與了很多團的關係,就不會把自己放在一個要主導或發起什麼事的位置。也可能之前能做的都做過了、能經歷的也都經歷過了吧?現在已經沒有太多的野心或意圖。



(Credit:透明雜誌 Wiki


A:所以它比較像是一個...你本身的興趣跟「社群」的結合這樣的感覺嗎?


V:嗯,我覺得大概算是這樣,就是跟一群感情比較好的朋友一起做這件事才會相輔相成;如果大家只是像來打工的、很制式的覺得今天要來做什麼...可能我也不是那麼職業的樂手,也沒辦法把這些事情做那麼好。


A:了解,那你現在還有在音樂上學習什麼嗎?


V:最近喔...我大學時還滿喜歡金屬樂,應該是說到現在都還是很喜歡,但以前技術還沒有達到。疫情期間就重新開始聽金屬、彈金屬,覺得很爽,哈哈。


A:你真的是聽得很廣耶。


V:哦,搖滾樂相關的都不太排斥,但電子音樂就比較沒有辦法進去就是了。


A:真的喔?


V:就是不太懂啦。我以前可能會比較偏激地會覺得聽電子音樂的都是 rave 或是嗑藥狂嗨、跳舞什麼的,後來年紀大了,也聽過很多朋友放歌、各種洗禮之後,就覺得去聽音樂能夠享受、投入和解放自己那也很好。我自己是比較沒有辦法享受,但也滿羨慕可以享受電子音樂的人。


A:還是你的本質就是比較 emo 一點?


V:我...我好像還滿 emo 的,哈哈哈。


A:那你現在覺得玩團最大的樂趣是什麼?可能是一件事或是一種 moment 之類的?


V:嗯...現在喔,可能就是一些很平常、微不足道的事情吧。像熱寫生比較常練團,可能最近練團的時候,會有意無意地 jam 出一些自己很滿意或喜歡的東西來,那個當下我就會覺得很開心;或是大家練完一起吃個東西、表演後一起在某個城市晃一晃,這樣就滿開心的。疫情前如果有機會出國,就可以去旅遊、跟當地的朋友聊聊天文化交流一下,我也覺得很好,只是現在比較沒有辦法這麼做。跟人之間的那個東西我滿喜歡的。


A:跟我滿像的。你花很多時間在聽音樂對不對?




———— 聽音樂的習慣 ————




V:對,我覺得這個算是從年輕到現在還保留著的一個興趣。


A:你會一直去找新的音樂來聽嗎?


V:我聽音樂好像還滿意識流的欸,有時候可能這陣子超喜歡金屬、有時候想到有些東西以前有聽過,就會去找來聽,或是 Spotify 連到新的音樂時也會聽,畢竟每個時期聽音樂會獲得的東西、或是會聽出的心得是不太一樣的。以前在誠品音樂上班的時候可能也消化很多金屬,那些東西留下來的程度就不太一樣,有時候沒有聽進去、有時候很喜歡某幾張就會一直狂聽。現在重新再聽一些東西感覺又不太一樣。


像我昨天就在聽 Janet Jackson,因為突然想到小時候常在 MTV 看到她的廣告,才發現好像都沒有機會來好好聽她,就重新再聽一下。有時候是 Hip Hop、有時候是不同的曲風,新的會挖來聽、舊的也會覺得自己錯過很多東西,偶爾還是會回去聽。



Janet Jackson / Velvet(Credit:Urban Legends


A:所以你也都是用串流找音樂比較多?


V:對,串流比較多。啊,我最近還會看一個東西,你知道美國的阿米巴(Amoeba Music)嗎?


A:不知道耶。


V:它是在洛杉磯的一個唱片行,他們自己有拍一個唱片行的系列影片「What’s In My Bag?」,會收集各個藝人在這間唱片行買了什麼、或推薦哪些唱片。他們邀請了很多不同的人去逛阿米巴,影片就會有「誒我在這裡找到這張唱片」「這張唱片對我而言有什麼意義?」或是分享一些音樂流派之類的。我會看一些喜歡的樂手他們都在聽什麼、或是他們最近喜歡什麼,然後我再去 follow 他們這樣。



(Credit:YouTube


A:好酷喔。


V:對啊,我覺得誠品音樂也應該拍這個。


A:真的!要建議他們欸!(關我們屁事)我們也算是不同期的同事耶。


註:我跟張盛文曾是誠品音樂員工


V:哦,真的。


A:你之前不是還有被週刊報導是「誠品最佳員工」?這個故事持續到我上班的時期還在流傳耶。對了,我想問你一個比較私人的問題:你覺得你的「禮貌」是怎麼來的?




———— 禮貌 or 距離感? ————




V:哈哈哈...我的禮貌喔,這樣講很噁心,但應該就是家庭教育跟出社會的經驗吧?但在家時,家人都覺得我滿沒禮貌的...哈哈。可能我比較把自己不想裝模作樣的那一面留給我身邊的人,然後在外面就是盡量保持一個形象跟距離感。


A:我滿看得懂你的禮貌耶,因為我跟身邊的朋友也有點類似的特質,那很像是一種禮儀;例如我會覺得日本文化會吸引我,可能某些元素是從他們的思維構成的,例如比較會在意別人、尊重別人的這種心情。


V:沒錯沒錯,我很同意妳的說法。我從小到大都有看日本的綜藝節目,或是接收音樂、電影、漫畫等日本文化的習慣,這十年來也很常去 diggin 綜藝節目,去了解他們所謂搞笑藝人、電視文化這一塊,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民族性。在觀察的期間,就覺得自己好像滿能適應日本社會,雖然常會聽到朋友或很多台灣人說在日本生活壓力很大、日本人表裡不一之類的,但我似乎滿能體會這個「禮儀」背後的東西;他們會維持一個距離感,我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做到這點,但我也不會私下對別人超級不尊重、是個超級雙面人什麼的,這個還是有差別的。


A:我覺得有點像是互不冒犯之類的,就是抓出一個尊重的距離。


V:對對對,我滿能認同的。




A:日本的歌詞或影視,可能在不懂日本文化的人眼中,會讀取到一種「壓抑」或是不直接說穿的思想...他們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不直接說破?」但我很知道日本人這麼做的理由,就是因為抱持著尊重,或是像你說的一樣,與人之間會拉一個距離。


V:我常會接收到別人評論日本人會有一個很強烈的距離感,尤其是東京人,覺得他們比較冷漠還是怎樣,但我在日本遇到的樂團圈朋友,大家反而給我一個超級像台灣人的感覺,很快就能拉近距離;當然也是有那種很有距離感的人,但在這個社會上或多或少都會有吧?台灣也是有這樣的人,只是也許在日本比較多?我有想過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算不是以玩樂團的身份去當地生活,也會覺得自己好像滿能適應他們這個民族性的感覺。回過頭來講,我家人都還滿講求要有禮貌什麼的,所以我覺得禮儀的養成可能是來自家庭。


A:了解。那你認為日本文化與美式文化,是日本文化比較接近你嗎?


V:嗯,可能是吧,畢竟我還是亞洲人,受他們的文化影響也比較深;但美國我也是很喜歡、很嚮往。




———— ROOM TOUR 開始 ————




A:那我們來看一下你的房間吧。我發現你房間擺的東西,像海報之類的,應該都是音樂或影視的?


V:誒對,這是我 20 年來的養成。


A:有些東西也真的是「老物件」的感覺耶,包括鍵盤、削鉛筆機...感覺你是一個非常念舊的人。




V:哈哈哈,我好像是耶,不知道這個個性是怎樣,也不是捨不得丟...就是覺得放一下也無妨。


A:你有沒有特別想要介紹的物件?你覺得特別有意思的。


V:那我介紹這個好了。(牆上的 Tower Records 海報)




A:他們是誰啊?


V:這是 GOING STEADY 啊,就是銀杏的前身。


A:喔喔喔!這張海報跟你有什麼故事嗎?


V:那時候我好像已經出社會了,是瘋狂迷戀銀杏BOYZ 和 GOING STEADY 的時期,我和洪申豪、唐世杰、Ahblue、大飽這些人,那陣子都超級喜歡的這些團,會各自在網拍上找有趣的東西,某天我就找到了這張海報。



(Credit:Tower Records Japan


A:感覺是很久以前的海報耶,這是幾年的啊?


V:它其實不是海報,是一個輸出,應該是保麗龍的一個板子。


A:哦,是板子喔。


V:對,那是台灣還有 Tower Records 的年代,那時候還有東淘和西淘嘛(1992 - 2003年,東區和西門町各有一間 Tower),這就是西淘留下來的。


A:哇!真的喔!


V:而且這個板子居然是阿儉(湯湯水水主唱,現任透明雜誌貝斯手)賣我的。他以前有弄一個廠牌叫做「Psycho Youth」,賣很多 emo、punk、hardcore 的唱片;他那時候要出清這個板子,被我標到,但我好像時間內沒有付錢還是怎樣,他也不知道是我下標的,當時我們也還沒有那麼熟...反正我就說:「不好意思,我忘記付錢了」之類的,他就回我:「你這樣造成我們的困擾,不然就是在我們賣場買到3000元,請你湊一湊」之類的。


A:蛤?!也太霸道的賣家了吧。


V:反正當時我就說好,就挑一挑湊3000這樣,結果面交時他看到是我就說:「靠夭,你幹嘛不說你是誰!」


A:哈哈哈,滿好笑的欸。


V:對,跟這個東西有一個這樣的回憶,哈哈。


A:所以這個板子基本上是貼在唱片行裡的宣傳品,並不是一個有在販售的海報?


V:沒錯,應該就是那時候 Tower 倒了,就流出來了這樣。


A:很酷欸。


V:我覺得房間有一個這個板子還滿有趣的。


A:誒,你這張田中ヤコブ的《おさきにどうぞ》的唱片,在我的朋友圈裡面有點話題耶。





V:真的假的,台灣朋友嗎?


A:對,台灣朋友。我有個朋友看到你推薦,就說這張很好聽,後來漸漸在我的交友圈擴散開,大家都在說:「張盛文推薦的那張專輯好好聽喔~」這樣。


V:真的喔,謝謝。那是 Lamp 的首腦推薦給我跟牛蛙的,他提過這個名字兩三次,我後來就去聽,發現星野源和くるり的岸田繁也都很喜歡田中ヤコブ,在唱片行大家寫介紹都會寫「星野源、岸田繁推薦」,真的很好聽。



《おさきにどうぞ》/ 田中ヤコブCredit:Amazon Japan




———— 與日本朋友的交情 ————




A:你跟日本樂團的關係是不是很好啊?


V:還 OK 啦,因為之前很常去,就會交換連絡方式。


A:因為我很常在各個地方看到你的足跡。


V:哈哈,什麼足跡?


A:DSPS 剛開始去日本表演時,剛認識的日本朋友看我們是在台灣玩團的,就會說他們也認識台灣的誰這樣,但我不知道你們的外號...你都跟日本人說你叫什麼?


V:Vince~


A:喔對對對,像洪申豪就是「Monkey」,一開始我都不知道他們到底在講誰,因為他們都會說:「欸我上次有跟 Monkey、Vince 一起玩!」什麼的,我就想說...誰啊?他們就會解釋:「Vince 啊!透明雜誌的吉他手!」後來才知道是在講你們。


V:哈哈哈,對。


A:我後來在東京認識了一個女生,她在我們演出結束後來找我聊天,說她是某團的貝斯手,我後來就找他們的音樂來聽,結果整個愛上。那個團叫做「CHIIO」。


V:喔喔喔,CHIIO。


A:那時候我上網查了一下他們的資料,發現他們的專輯推薦人有你耶!因為我真的狂聽那張專輯,看到你的推薦就覺得你寫得很好,一方面也覺得很妙,竟然從這個地方讀到你的文字。


V:大概三年前 CHIIO 來台灣時,我有幫他們 booking 左輪的表演,那時候排了 Manic Sheep 和熱寫生一起。


A:很適合耶~他們真的很棒,我很喜歡。


V:真的很棒。欸我也有從一些日本人口中聽到他們說:「那個 Amy 啊...」之類的,我一開始都會問:「Amy 是誰啊?」他們就會說:「DSPS主唱。」我才會:「喔喔喔!」


A:哈哈哈!對,我是 Amy!真的很好笑,因為跟他們說外號會比較好記;而且後來我都會放我團員自己去跟日本人 hang out,他們講不下去的時候都會來跟我求救:「欸曾稔文...他們一直跟我說他認識 Vince,Vince到底是誰啊!」


V:哈哈哈,在日本的時候嗎?


A:對,好好笑喔,真的很懷念。我覺得跟外國人交流也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單元。




V:妳的日文是因為去日本才學的嗎?還是妳之前在月見上班,就有開始學?


A:但月見其實不是講日文啊,我們是學「月見語」,一種中英日 remix 的語言,哈哈哈,講越多反而中文還變爛。


V:哈哈,差不多啊,我一開始去日本也是這樣,但越說就越順。


A:對,不過這種非正統的語言學習法的缺點,就是一旦你沒有接觸那個環境的時候,就會大幅退步。


V:沒錯沒錯。


A:而且現在我覺得跟日本朋友聊天,聊的話題都已經大同小異了,都是「好想去日本 / 台灣喔~」「你們疫情還好嗎?」「好想趕快一起玩喔~」之類的。真的很希望世界趕快恢復跨國境的運轉。


V:妳有跟他們在線上喝嗎?


A:沒有啊!我已經不會講日文了啊,哈哈哈。你有嗎?


V:有幾個跟我很好的日本歐吉桑,他們人都很好,然後很低級,所以可以開一些比較低級的玩笑,講話講很開,就想說有機會可以約一下線上喝酒,哈哈。


A:哈哈哈,好像很開心。欸那我差不多要來慢慢收尾了。像你這樣的愛樂人士,對於「音樂」這件事,有沒有什麼希望?




———— 對音樂的期待 ————




V:在我的人生當中嗎?


A:對。


V:哇...好大的命題。


A:哈哈哈哈。


V:可能就是希望到老都還是能一直保有年輕時候的熱忱吧。我大概剛進入 30 歲那陣子,就感覺身體很明顯老了,代謝什麼的都變慢;以前都不覺得自己年紀到了會逐漸對很多事物不再有那麼大的熱忱和興趣,但當自己真正步入那個時候,真的會對很吵的音樂受不了,有陣子都有點聽不下去。


A:真的啊?


V:對,可能跟我那時的心靈狀態也有一些關係吧?但最近有點重新找回來對音樂的熱情,我很希望這件事可以持續下去。我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好的創作者或樂手,如果我沒有接觸到創作上的東西,例如不彈樂器了,但至少可以好好聽音樂、可以享受音樂,這樣對我而言,人生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所以希望到老還是可以保持這個興趣,也許那時候我可以好好欣賞古典樂、爵士樂...一些我以前不會有興趣的音樂。


A:很感人耶。


V:謝謝,哈哈。


A:其實你剛剛還沒回答之前,我心裡有猜到應該是類似的答案。


V:噢,真的嗎?


A:對啊,就是希望一直喜歡音樂、一直接觸音樂。


V:大概是這樣,對我來說這個滿重要的。




———— 作品推薦 / 對「分享」的態度 ————




A:最後可以介紹一個你推薦的電影或音樂嗎?


V:前陣子看了一部洪申豪推薦的電影《都是自衛惹的禍》(原名:The Art of Self-Defense),我覺得這部超級好看,Netflix 上



Credit:Prime Video

A:為什麼好看?


V:它很像以前去金馬...嗯,這講了很像在賣老...


A:哈哈,不會啊,你繼續說。


V:它讓我想起以前在金馬影展看到的那種...很小品但又很酷、很好笑的電影,看了有種很興奮的感覺,像是那時候的情懷又回來一樣。這部電影其實就是很簡單的演員陣容、很簡單的故事,但我覺得它描述的論點、配樂和說故事的方式,都讓我覺得超級酷,很好看。


A:很棒的推薦。你這個人是不是比較沒有「分享」的欲望?


V:什麼意思?


A:就是會去分享你跟這些作品的關係之類的,你是不是不太會主動地分享這些事?


V:我覺得不會啊。我滿樂意跟別人分享這些事物,但到了這個年紀講話都會一直覺得:「是不是我老了?」哈哈,所以越來越懶得做這件事。不過我我還是滿樂意跟人分享喜歡的音樂、電影、日劇什麼的。


A:因為我自己就很好奇你們的品味或看待作品的角度,對我而言你就是比較屬於低調的類型。


V:你是說透明雜誌嗎?還是我們這個年紀的人?


A:一些特定的角色,例如你就是其中一個我滿好奇你喜歡的東西的人,但我的印象是你不太會公開去講這些。


V:不會啊,我還滿喜歡的,只是我懶得寫,但我很喜歡跟身邊的人分享這些東西...妳現在如果要我推薦音樂或日劇,我會很樂意。


A:了解,這也是我之前會找想找你放歌的原因,因為我想看你在音樂以外的表達是怎麼樣的。可以多交流啦,哈哈。


V:沒問題~


A:那我最後要分享一件事。


V:好。


A:我要說我對你的第一印象。我高中的時候,第一次去還在師大的 Waiting Room,是在一個民宅的二樓...你知道這樣的地方對一個高中生來說是有點恐怖的,那時我抱著「好恐怖喔...但好想上去看一看」這樣的心情,鼓起勇氣上樓了。


V:哈哈哈。


A:那天的店員是你,然後店裡也只有你一個人,我就硬著頭皮逛了一下,後來我買了透明雜誌的 T-shirt。然後因為你的個性就是這樣嘛,我就覺得「哇,這個人很 nice!」也覺得這一切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總之我對你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樣,哈哈。


V:我們那時候有聊天嗎?


A:沒有啊,就是一個非常彬彬有禮的一個買賣交流。


V:哈哈哈哈,那個應該也有十年以上了?


A:絕對有十年前!不錯吧,當作今天的 ending,十年後的我們在這裡訪談,講了很多話,哈哈哈。


V:很不錯耶,原本還以為妳要講什麼誠品的事。


A:我們經過的路程好像都有點類似,雖然時間線不太一樣。好耶,那差不多了,謝謝你讓我訪問,有機會再聊~


V:好啊,不客氣。





後記:


我很欣賞張盛文接觸音樂或是任何作品的狀態,就是輕輕鬆鬆、沒有什麼目的,只是單純的喜歡著,也因為這樣可以讓這件事一直持續在生活中發生,打開心去接觸和聆聽、沒什麼定義。作品對創作者來說還是一種表達的媒介,對吸收資訊的人也很容易變成一個「讓別人覺得自己有多酷」的標籤;在這個圈子看到了各種很用力的表達和各種意圖的展現,所以覺得張盛文這樣的清淡和真誠很難得,就是非常單純「喜歡」的心,也提醒了我所有作為的背後,一定要是從這樣的心情出發才會是開心好玩的。有時候覺得這樣低調的人感覺世界和各種作品都是非常細膩精闢的,私心希望未來可以看到他更多的分享。